真实的“八佰壮士”

发布时间:2020-08-25 阅读量:

真实的“八佰壮士”

193710月,将整整75万国军精锐打得七零八落的日军,将一座仓库团团围住。仓库的混凝土墙内,聚集了散兵、新兵、文官,一个临时空降的国军副团长,和一支四百余人的杂牌军,固守此地。为壮声势,副团长谢晋元谎称有八百人据守仓库,与日军作最后的殊死顽抗。后人结合史记里“田横五百士”,送外号“八百壮士”。

今天,导演管虎把这段如烟往事,拍成了电影《八佰》。导演可谓十年磨一剑,经过精雕细琢,战争画面逼真,最大程度还原历史现实,老戏骨表演功底一流,是导演的良心之作。观看整部电影,让人心情压抑,而当战争打响之时,不禁让人泪盈眶——为苦难的祖国,为不畏死亡的先烈,为忠孝不能两全的抉择,为国人的麻木不仁……

而历史中真实的八佰,更让人唏嘘澎湃。80多年前,淞沪会战,国军惨败,整个上海、苏州河北岸,还没有沦陷的阵地只剩四行仓库。它有着坚硬的混凝土的外壁,就算是轻型坦克炮弹也难以攻破,这儿就成了“八佰壮士”最后驻守的要塞。河北岸,阴暗的四行仓库里,四百多散兵们背水一战,谢晋元对战士说道:“死守四行仓库,誓与阵地共存亡,这个仓库就是我们四百多人的坟墓”。

一条窄窄的苏州河,河两岸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北岸地狱,南岸天堂。桥的这头,四行仓库就像激流中的一座孤岛,没有援军的“八佰壮士”眼见花花世界明明就在眼前,却只能置身于这座活死人墓中,与日寇以命相搏;桥的那头,歌厅夜夜笙歌,赌场人头攒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起初,租界里的洋人们、市民们、难民们隔岸观火,喝着咖啡就能现场观看这荷枪实弹的军事战斗。仿佛河对岸无际的断壁残垣里正在发生的这场亡国之战,只是一出与己无关的戏。有人说:“这些孩子哪个不是爹妈生的,可惜了”,有人说:“有英国人、法国人守着,日本人不敢进租界,我们照常过我们的太平日子”,也有的说:“明知道打不过,瞎折腾啥,早点撤了,我们也好过几天太平安生的日子”。

而在国民党高层,操控“八佰壮士”在四行仓库打狙击战的真实目的,却是企图通过在河对岸的两方列强眼前上演一场绝地反击,表现抗战的决心,博取西方社会的同情。四行仓库哪里还是战场,明明就是一个用血肉铸就的戏台而已。

可是这里仅仅是戏台吗?在得知苏州河北岸有中国军队以后,日军多路部队,向四行仓库集结围攻,枪林弹雨、炮火围攻下,“八佰壮士”据守要塞,与日军展开对射。隔岸市民亲眼目睹,仓库濒危时刻,有战士全身绑着炸药,从仓库楼上的窗户跳下引爆,与日军同归于尽。

“八佰战士”整整坚守了4天,以数十人伤亡代价,击溃至少6次日军进攻。在这场不愿跪下的殊死搏斗下,小人物的悲戚,在时代的挤压下,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不断撞击着河对岸的乃至更远处的四万万国人。

电影《八佰》描述,从赌场大亨到站街妓女,从青帮大佬到打手混混,他们起初只是观望,但是当如此近距离目睹同胞兄弟在仓库里一次又一次击溃日军进攻时,他们终于意识到: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他们给八佰壮士捐款、捐物。

第二天迎着朝阳,四行仓库屋顶升起旗帜,河对岸三万民众夹道高呼:中国不会亡!悲壮高昂的歌声响彻云霄。在战斗到第四天时,租界为自保,要求中国军队撤兵,“八佰壮士”曾多次拒绝撤退后,早已写下遗嘱,誓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的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但是,面对现实的无奈,他们未能如愿。

过桥之后的真实情况是,武器马上被收缴,他们成了孤军,不得不在租界里被软禁了近4年,而谢晋元在19414月的一个早晨被暗杀。

事发后,数十万上海市民自发前往悼念,其他将士也未能幸免于难,后被日军羁押,强征劳役。

80多年沧桑巨变,过去的伤痕依旧留在四行仓库的墙垣上,苏州河对岸莺歌燕舞的十里洋场已换作林立的高楼,昔日炮火连天的时代早已远去,但是八佰的故事离我们真的遥远吗?惨烈的决战,每天仍然在这座东方魔都上演,只是决战不再是枪炮,而是和平年代,资本与科技的较量。

“落后被挨打”的铁律永远存在,不要指望别人大发善心,求人不如求己,这是历史赋予今天的意义。如今的国外对中国先进科技的围追堵截一刻都没有停止,希望将它扼杀在摇篮之中。吾辈当自强,绝不能让其计谋得逞。

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了,但是我们同样不缺这个时代的八佰勇士,夜以继日的追逐,终会在最黑的夜里迎难而上,点燃最亮的光。(靳 静)